金箔能夠入菜 還能做成護膚品

鹽水鴨上撒上金箔

酒具外涂上一層金箔
上個月,在江蘇省政府新聞辦主辦的“江蘇符號”全球征集活動中,“南京金箔”成功入選,成為最能體現江蘇特色文化的“符號”之一。揚子晚報記者從江寧區了解到,“南京金箔”出生地在江寧區,而且,過去用于皇宮寺廟的金箔如今已走進尋常百姓家,“變身”金箔墻紙、金箔乳液、金箔宴……
通訊員 金傳春 揚子晚報記者 徐兢
2500年歷史金箔成江蘇名片
據悉,此次“江蘇符號”評選由網民投票產生,最終組委會從網友提出的上萬個文化符號中,選出了投票排名最靠前的20個文化符號,南京入選9個。此次,江寧區企業——南京金箔集團生產的金箔產品及其承載的金箔文化入選,是南京入選“符號”中唯一產品類“符號”,成為“江蘇名片”。
“南京金箔”有2500多年歷史,2006年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據了解,江寧自古以來就是金箔的發祥地,《故宮志》、北京清東陵慈禧太后墓志銘上都有“所用金箔,源于江寧”的記載。在民間,相關制作工藝歷代都是父傳子、子傳孫、祖祖代代相傳,唐宋元明清時期,江寧一帶幾乎家家以此為業,“男錘金箔,女織錦線,箔錘聲聲”。
贈送香港雕塑,上面金箔由江寧貼制
“黃金經過12道工序,打造成0.01微米厚度的金箔,狀似泡沫,薄如蟬翼!蹦暇┙鸩瘓F負責人告訴揚子晚報記者,上世紀80年代以前,金箔主要用于皇宮和寺廟的貼飾,之后,該集團的前身即金箔廠將金箔發揚光大,應用于制作“金字招牌”,當年中央電視臺的招牌五個字就是由金箔廠負責貼制完成的。后來,該集團開發出金箔工藝品,包括平面的金箔畫、立體的金箔貼飾品。
更引以為豪的是,2004年故宮進行百年最大規模維修時所用的所有金箔都是該集團提供的。香港、澳門回歸時,中央政府分別贈送的禮物“永遠盛開的紫荊花”和“盛世蓮花”大型雕塑,上面的金箔也是該集團貼制的。
金箔還能做成墻紙和護膚品
現在的金箔已從皇宮寺廟走向民間,被開發成各類裝飾材料,供百姓使用。負責人說,“金墻紙”售價每平方米200多元,與市面上中高檔墻紙價格相當,年產值約3000萬,賣得還不錯。還有“金馬賽克”,可以貼在客廳做墻飾;皮革里加入金箔成分,企業買回去深加工,做成皮包皮鞋。
金箔還可以入菜,在烹飪好的菜肴上面撒上超薄金箔顆粒,比如金箔羹。據古籍記載,食金可以“鎮精神、堅骨髓、通利五臟邪氣,服之神仙”。遠在秦漢時代,華夏富豪就有食用金箔、金粉的記載,F代,日本、東南亞也盛行吃金箔,有安神美容、延年益壽的功效。而“金箔鹽水鴨”堪稱最經典,融合了南京兩大“名片”,做法是鹽水鴨切片,每片裹上一張金箔,看起來金燦燦的。
金箔還可以做成護膚品。黃金本身并沒有改善膚質的作用,一些護膚品添加金箔,主要是為了加強營養物質的導入功能。黃金本身的傳導力比較強,加入護膚品中,能夠讓其中的有效成分更快、更深入地被吸收,達到更好的潤膚效果。
目前江寧區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箔生產中心。據負責人介紹,生產金箔年消耗黃金量達1.5噸,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70%,其中70%銷往美、俄、法、意、德、日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江寧區也因此被國務院委托的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 “中國金箔城”。
鏈接>>>
20個“江蘇符號”
南京為9個:南京金箔、民國建筑、總統府、中山陵、夫子廟、南京長江大橋、《茉莉花》、大報恩寺、明故宮;其他:《二泉映月》、東海水晶、藍印花布、蘇州評彈、揚州漆藝、蘇州古城、華西村、桃花塢年畫、揚州評話、吳歌、江南絲竹(排名不分先后)
本文及圖片轉載自《揚子晚報》2013年10月09日 A39版,所述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。
【原文地址】:1揚子晚報網 2新浪新聞